每年全国和地方两会,代表、委员的开会状态时常成为新闻,各种细节、场景都会被敏感的媒体捕捉进镜头,进入公众的视野。一旦诸如玩手机之类走神的场面曝光,当事人难堪事小,影响公众对代表、委员责任担当及履职能力的信任,进而影响议政建言的效率,才兹事体大。但从一个开会的细节,需要如此强调,也说明了各种会议的会风被手机干扰的严重程度。
当下,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伴侣,悠悠万事,一部小小手机全部搞定,于是全民都成了“低头族”,不管是饭桌上还是地铁里,都在低头注视手中花样百出的终端。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亦非不食人间烟火,难以抵御来自微世界的种种诱惑,似也在情理之中。
从积极角度看,借助微世界倾听民意、匡正传言、发布权威信息、传播激浊扬清的正能量,这是新时期群众路线的新尝试。很多代表、委员在工作中对微传播的应用,渐渐得心应手,可以更接地气、近百姓、传正声,这是一种进步。
但如果是迷恋手机、迷恋微传播到了须臾难离的地步,对庄严参会的两会代表而言,不但是会风疏懒的问题,更是不可原谅的失职。
因此,使用微传播进行社交和办公必须注意时间和场合,通过明确规定会议纪律的方式约束参会代表的行为可以有效提醒代表们集中注意力,更好的学习会议精神,做好建言献策的工作。但我们必须明确改进会风的根本之道,是让代表、委员充分意识到参加两会是一种责任。
如果深思熟虑的议案,都能被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条来自百姓的意见,都能有实实在在的回音;每一项源自基层的建议,都能收到政府部门的反馈乃至采纳;每一场激动人心的代表团讨论,都能在现实层面推动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如果真正做到这些,我们的代表、委员对扰人心神的手机一定会视而不见。